十二個宅基地的新生:泰安東西門村活化更新
互聯網時代,在功能性、美觀性、經濟性之外,建筑的媒介性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在東西門村活化更新項目中,我們嘗試跳出傳統建筑設計范疇,與特定社會語境和政策相結合,整合上下游資源,架構一套從策劃設計到建設、運營、傳播的項目運作流程,摸索一種以設計為引擎的創新開發模式,讓建筑師成為各個領域間的樞紐和鏈接,從而實現從“賦形者”到“賦能者”的角色轉變。
—— 孟凡浩
01項目契機背景
━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成為了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同年,我們在浙江的回遷安置房項目——東梓關回遷農居在網絡平臺上迅速傳播,獲得了10億+的點擊量,更是接連登上了央視春晚片頭、《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持續的社會影響力與經濟效益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當一個無人問津的村子通過一組建筑的力量被重新激活,我們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建筑作為媒介所產生的空間之外的價值外延。
△ 改造后的村落肌理
東梓關之后,大量的鄉村項目接踵而來,有改造,有新建,多半的訴求就是希望能為網紅村,帶動經濟發展,然而根據我的經驗,鄉村振興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同時鄉村問題極為復雜,很多困難都在專業領域之外,所以我們一直保持敬畏之心,并沒有冒然展開大規模鄉村建筑實踐。
△ 東西門村改造前后對比
2018年10月,魯商集團黨委書記高洪雷、首席戰略官趙衍峰及樸宿文旅創始人馬春濤一行專程來浙江考察了我們在杭州、松陽、莫干山等地的一系列鄉村項目,并來訪我們事務所,邀請我們在山東做一個類似于東梓關影響力的鄉村振興樣板項目。高書記人文情懷與決心以及趙總的執行魄力促使我下定決心,與他們一起迎接這次挑戰。
△ 整體村落規劃圖
11月,我跟隨魯商團隊來到山東泰安市岱岳區道朗鎮,泰山余脈九女峰腳下的十九個村落被一條蜿蜒崎嶇的盤山道路所串接,近年來,因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等問題,村子里的年輕人大多被迫背井離鄉,空心化日趨嚴重。面對棘手的現狀,魯商集團下定決心,希望能通過一定的前期資金投入和產業導入,實現零散小村的集群振興。我的建議不要均勻投入,尋找至痛點,集中發力,以點帶面,在短期內創造爆點,實現價值外延。經過大家的討論,最終決定選擇位置最偏僻、難度最大的省級貧困村東西門村作為突破點,展開更新改造。
△ 東西門村舊貌
02策略的并行
━
在上位鄉村規劃中,希望以文旅為切入點,將九女峰十九個村整體打造成集田園文旅、康養度假、高效農業、研學游學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旅游度假區,其中東西門村的改造后業態被定位為高端度假民宿,但由于并沒有太多增量用地指標,設計范圍被限制在現有的宅基地內。場地為典型的坡地村落,植被茂密,一條小河穿過其間,登至村落山頂,可遙望泰山,盡攬壯闊景色。項目啟動之初,地塊內已經沒有村民居住,只留下十二組石屋,以及一些殘破的石頭墻壁和少量曾被作為豬圈使用的生產用房,有的為近期新建,有的已有多年的歷史。
△ 改造后的東西門村
面對多重挑戰——如何將存量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有效利用?如何為貧困村引流,產生經濟效益,使其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雙線并行的設計策略,一是做針灸式的改造,在保持宅基地邊界不變的情況下,以存量建筑的空間激活和原有環境的生態修復為切入點,從而實現舊村落的新生,二是通過建立公共空間來激發可以引流的媒體效應。將場地內現有宅基地改造更新為度假酒店,利用少量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打造一組具備媒體引流效應的公共建筑,兼顧酒店的公共配套。
03設計的矛盾
━
設計之初面臨的矛盾,主要來自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新”功能與“舊”場地。成規模的項目開發,大多會選擇將基地上的建筑全部鏟除,整體新建,用標準化的客房來取代豐富而有微差的民居,只保留了鄉村的外部自然環境。但由于國家宅基地政策,每一幢房子只能限定在現有的宅基地輪廓內,如何在保留原有村落肌理的同時,在內部功能上實現突破,進而滿足 “新”的客房需求。
二是“新”要求與“舊”施工。作為新建項目,業主及當地居民都對其寄予厚望,城市里那些精美的建筑,成了業主心中的理想目標。然而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現代的大型的施工機械無法展開,施工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在城市中已經普遍使用的建造工藝(幕墻等)很難實現等等,這是很多鄉建面臨的真實情況。設計如何將這些施工因素考慮在內,保證建筑的完成度和設計品質?
三是“新”建筑與“舊”傳統。在現代建筑文化的語境下,建筑師面對傳統建筑的形式語境,應該如何延續整體風格?建筑師面對新的空間需求與材料條件,又應該如何反映當代?
04設計的回應
━
東西門村舊建筑所遺留的傳統石墻,來自村內石頭匠人嫻熟的手工技藝,而設計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處理這些石墻,毛石墻不僅是鄉村風貌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鄉村肌理最重要的痕跡所在,因此我們的設計深化及材料運用均圍繞石墻展開。
△ 舊建筑的石墻
設計前期仔細地測繪了現場留存的石屋和石墻,選擇質量比較好的部分進行標注和保留。由于質量問題無法保留的石墻,也將石頭堆放保存,再按照原來的位置重建。我們將這些舊的石墻視為“錨固”新建筑的重要依據,這樣,新與舊,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種延續與傳承。
△ 保留的毛石墻
石構建筑的特點,墻體厚重,保溫性能好。但也有材料浪費大,防水性能較差,抗震效果不佳的缺點。現場完全按照舊的石屋做法已無可能。我們在設計中將原來毛石墻體的承重作用去除,轉化為圍護結構,這樣,原來承重的石墻獲得了形式上的自由,得以充分的展示材質本身。毛石墻的內側增加了砌塊墻體,砌塊墻體與毛石之間依次加入保溫層、防水層、保護層,以提高新建筑的熱工性能,保證新建筑滿足現代的使用要求。
新的建筑則以鋼框架的形式植入舊的毛石墻中。仔細考慮了現場的施工條件后,我們選擇了建材市場上最常見的工字鋼作為主要建材。梁和柱均采用200x200的工字鋼,檁條則采用100x148的工字鋼,便于現場采購及加工。同時在設計中仔細設計了框架的組合和材料的交接,主體的框架采用剛接,檁條與主體框架采用搭接。
△ 工字鋼框架的植入
這種框架體系可以根據不同的宅基地,靈活地采用一字型,L型,U型等布局,很好的應對了復雜的宅基地和場地特征。小尺度的框架成了廊,大尺度的框架便成了房間。這種由原型框架生成單體,再生長為整體的方式,與傳統聚落的構成方式完全一致。
這種框架體系在施工過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清晰簡單的結構體系不僅節約了造價,同時也讓施工人員能夠準確的理解設計者的意圖,將現場施工犯錯的空間控制到最小。
05十二個院子的新生
━
△ 二期改造前航拍圖
△ 院落組織和功能排布
十二個院子的具體策略如下:
一、二、四號院,場地現存建筑為近期新建的石屋。設計保留了部分毛石墻體,梳理了建筑和場地的關系。一號院有一棵樹木,建筑圍繞樹木形成內庭院。二號院和四號院形成L型的圍合院落。
△ 一號院子生成圖
△ 一號院子
△ 一號院子內部空間
三號院,現存一些體量較小的石頭房屋,為以前老民居的倉儲生產輔助用房。設計利用現存的毛石體量,在其之間植入了玻璃盒體連接,每一個石頭盒體分別承載衛生間、臥室等功能,玻璃盒體則是供兒童玩樂的游戲共享空間。
△ 三號院子生成圖
△ 三號院子改造前
△ 三號院子
內與外,大與小,實與虛、封閉與開敞在此形成了強烈對比。
△ 三號院子剖透視
△ 三號院子內部空間
五號院,原建筑共有兩部分,南北平行布置。南邊部分為長條形農民新建石屋,長度過長,造型呆板,與地形結合生硬。我們將舊的體量打斷,分為兩部分。西側保留一字型布局,形成兩間客房。東側則結合地形置入豎向體量,在底層區域建立服務于客房的公共空間,并依據高差走勢在內部設置大臺階,使得室內空間層次豐富、功能多變。
△ 五號院子生成圖
△ 五號院子改造前
原建筑北側是舊民居,舊建筑為L型布局,我們的設計保留了這種空間格局,形成L型的庭院。
△ 五號院子
△ 五號院子內部空間
六號院原為近年新建的建筑。此處位置臨近上山的主要道路,功能定義為民宿的會議聚會空間。考慮到功能的差異性,也希望在形勢策略上跳出傳統坡屋頂,以金屬鋁板為材料,以“折疊”作為設計概念,墻、屋面和欄板整體連續,并與化解場地高差的臺階融合,整個建筑表皮呈現出輕薄的折紙效果,再加上角部完全打開的結構形體,更加消解了建筑的重量感。以一種異質的姿態與厚重的客房建筑形成對比。
△ 六號院子生成圖
△ 六號院子改造前
△ 六號院子
△ 六號院子內部空間
七、八、九號院,原始建筑均為圍合布局的老民居。新建筑順應舊的建筑肌理及空間形態,做三面圍合,在原有空間邏輯上增減體量,形成室內外融合、高差變化的院落空間。
△ 七號院子生成圖
△ 七號院子改造前
△ 七號院子
△ 七號院子內部空間
其中八號院基地上的古樹被完整保留,建筑框架則靈活地圍繞其在四周展開,退讓之間形成庇護于樹蔭下的外部庭院及功能整合的內部空間。
△ 八號院子生成圖
△ 八號院子改造前
△ 八號院子
△ 八號院子內部空間
十號院,原為新建的L型布局建筑。設計則順應原空間格局,采用與五號院相同的L型圍合庭院,沿地勢創造拾級而上的入口關系,形成高于坡面的室外平臺,不受任何視線遮擋,直接與遠山對話。
△ 十號院子生成圖
△ 十號院子改造前
△ 十號院子
△ 十號院子內部空間
十一號院,原建筑為近年新建的建筑,南北兩條布局,前后有三米的高差。設計順應了原建筑的空間布局,調解了前后建筑的視線高差。局部的屋頂增大,增加了共享的公共空間及屋頂平臺,增加了空間的豐富度。
△ 十一號院子生成圖
△ 十一號院子改造前
△ 十一號院子
△ 十一號院子內部空間
十二號院位于整個場地的最西側,考慮其相對比較獨立的地理位置,我們將其定位為民宿最高端的獨棟客房。場地現存建筑為舊民居,已經破敗不堪。
△ 十二號院子生成圖
新建筑保留了老建筑的毛石墻,植入二層的鋼結構雙坡屋頂體量。坡屋面簡化了做法,大量采用平板水泥瓦,同時但采用現代材料和工藝做法進行詮釋。屋頂瓦與檐口的交接采用金屬收口,提升設計的精致感,也減少各種瓦屋面裝飾配件,降低成本。
△ 十二號院子改造前
△ 十二號院子
建筑主要采用的簡潔玻璃界面與粗糲的毛石墻形成對比,屋檐及層間用精致的鋁型材收邊。再加上屋檐下暖色的竹木墻板,試圖營造質樸而不失精致的當代鄉村新審美。最終,有別于其它院子以石頭質感錨固于大地的穩重,十二號院子以輕盈的姿態在二層懸挑出了大面積的L型轉角灰空間,與環境中的原始樹木相融合,使來訪者可直接與自然對話。
△ 十二號院子內部空間
06單體系統與建造細節
━
林徽因先生在《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三卷1期《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中提到,“中國架構制既與現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則,將來只需變更建筑材料,主要結構部分則均可不有過激變動,而同時因材料之可能,更作新的發展,必有極滿意的新建筑產生?!被谝恢币詠韺鹘y民居和聚落的研究,我們從中汲取營養,從最基本的材料和建造開始思考。
平面尺度上,建筑框架優先考慮毛石墻圍合的空間,并通過調節滿足0.3米的模數布置。垂直方向,建筑單體框架在2.7米高度有一道橫梁,界定了門窗的上沿和毛石墻的高度。單坡屋頂主梁外挑,檁條直接搭接在主梁之上,間距0.6米。檁條上面設置木望板,防水,保溫等構造層。最上面選用陶土瓦覆蓋屋頂,屋頂周邊采用鋁板收邊,可以更好的保護木望板和防水層。
單體建筑的圍護界面共有三種,毛石墻體,玻璃門窗,木飾面或木質格柵。每種材料都有清晰的位置和構造對應。毛石墻位于框架外側,包裹著鋼框架。同時毛石墻面均用10mm鋼板收邊,鋼板與鋼框架焊接,進一步提升外墻的防水性能。
安裝在鋼框架之間的填充體共有兩種,一種是填充砌塊,一種是玻璃門窗。
△標準墻身大樣
填充砌塊位于毛石墻的內側,或框架2.7米以上建筑不需要采光的位置。木飾面或木質格柵均存在于框架2.7米高度以上、屋檐以下,分別對應室內的實墻和高窗。在細節層面,木飾面與木格柵采用同樣的模數,增強建筑的整體感。工字鋼的凹槽之間鑲嵌木頭,再加上木飾面與木格柵,整個建筑的外表還是呈現出木為主的質感,而工字鋼的凹槽又清晰地交代了木頭的裝飾意義。
鋼結構框架主體,毛石墻體與玻璃的圍護界面,再加上木飾面和木格柵,簡單的組合產生了豐富的變化:輕和重,虛與實,封閉與開放。同時整個建筑將結構框架完全暴露,追求一種真實的結構美感。
設計將最簡單的工業材料,以靈活的構成原則形成原型框架,再結合場地豐富的原始痕跡——石墻,最終由單體組合成群體,進而形成一個坡地聚落。梳理場地的痕跡,保留原始的肌理,傳承民居的構架體系,利用現代的工業體系及材料進行更新是我們在設計中的基本策略。
07結語
━
現如今,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東西門村在民宿投入運營后已實現全面脫貧。項目所包含的25間客房、1間餐廳、1個書房,單月營業額最高超100萬元,來訪游客絡繹不絕。
△ 2020年五一黃金周的九女峰東西門村
九女峰的鄉村振興之路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包括央視一套《新聞聯播》、CCTV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山東篇、學習強國等各類媒體均對其進行了的報道,該項目被列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成功打造了山東省鄉村振興的新名片。國家、省、市等各級領導紛紛帶隊考察,至今已來訪團隊已達數百個,將這里鄉村振興經驗傳遞給全國,真正做到讓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讓百姓都能奔向富裕路。
△各級領導帶隊考察
△東西門村登上央視一套《新聞聯播》
近年來,“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城市資源溢出,大量的涌入鄉村,本項目就是典型的國有資本與當地政府合作開發,以由局部帶動整體的鄉村振興案例。鄉村振興需要各方的支持,但是如何借力這些資源,成為一道擺在建筑師面前值得深思的課題——政府的訴求是探索鄉村振興模式;資本的訴求是投資回報平衡;村民的訴求是改善生活品質、增加收入;而建筑學自身的訴求,是文化傳承與村落激活,幾者缺一不可,建筑師作為一個調解者,需要做的則是兼顧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目標。
△施工過程
▽ 技術圖紙
△ 總平面圖
△ 一號院子平面圖
△ 二號院子平面圖
△ 三號院子平面圖
△ 四號院子平面圖
△ 五號院子平面圖(290.500標高)
△ 五號院子平面圖(293.600標高)
△ 七號院子平面圖
△ 八號院子平面圖
△ 九號院子平面圖
△ 十號院子平面圖
△ 十一號院子平面圖(297.400標高)
△ 十一號院子平面圖(293.800標高)
△ 十號、十一號院子剖面圖
△ 十二號院子一層平面圖
項目地點:山東,泰安
建筑/室內/景觀設計:gad · line+ studio
軟裝陳設:楊鈞設計事務所
建筑面積:2216 ㎡
業主:魯商樸宿(泰安)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撰文:孟凡浩、陶濤、付鈺
攝影:章魚見筑、潘杰
浙江杭州升降機械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貨梯,登車橋,升降機,升降平臺,升降貨梯,液壓升降機,液壓升降平臺,鋁合金升降機,液壓登車橋等升降機械的專業制造商。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冶金、市政、交通、機電、廠礦企業、生產車間、重工、造船等行業企業中。并可根據用戶的特殊要求,設計制做非標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我們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 公司擁有升降機械、通用設備、機電設備、自由進出口權,升降設備出口到遠東、亞、歐、非、美洲等國家,受到客戶的贊揚和好評。
我們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宗旨,本著"創優質品牌、鑄一流形象"的原則,不斷開拓創新,精心制造優質產品。
本公司承諾,所有產品將免費保修一年,終生維修服務。 嚴把質量關的同時,我公司生產的液壓升降機、升降平臺,每個部件都選自國內大型企業,還可根據客戶要求采用進口部件。致力于建一流誠信企業,創一流知名品牌,為國內外用戶提供優質、周到的服務。